Windows 中的硬链接、目录联接(软链接)、符号链接、快捷方式
cnblogs 2024-10-01 08:15:00 阅读 87
在Linux文件系统中经常提及硬链接(Hard Link)和符号链接(Symbolic Link),Windows中也可以创建链接,但由于丰富的图形界面操作,很少提及链接。Windows 的 NTFS 文件系统支持三种链接:硬链接(Hard Link)、符号链接(Symbolic Link)和目录链接(junction point),此外还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链接机制:快捷方式。
创建链接
创建链接可以通过 dos 命令 mklink 或者 powershell 中的New-Item 创建。
mklink命令的使用说明如下图所示。默认是创建文件符号链接,使用/D
参数则是创建目录的符号链接,使用 /H
是创建硬链接,使用/J
是创建目录联结,也称为软链接(soft link)。
使用 powershell 创建链接的方式如下:
New-Item <链接路径> -ItemType <链接类型> -Target <链接目标>
其中 ItemType 的取值可选:HardLink、SymbolicLink、Junction
几种链接的区别
与 Linux 的文件系统中的 inode 与 block 类似,在 NTFS 文件系统中数据对象也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文件 ID 以及与之对应的文件路径,文件路径和文件 ID 对应,文件 ID 和数据对象绑定,最终才呈现为可供用户打开、编辑的文件。
快捷方式(shortcut)
快捷方式以.lnk
文件方式存在,文件大小仅有几百字节,与原始文件大小无关。适用于 Explorer 等应用程序,并非 NTFS 内置机制,从Win95开始得到支持。FAT32也支持。适用于文件、目录,只能使用绝对路径。可以跨盘符,可以跨主机,可以使用UNC路径、网络驱动器。
符号链接
符号链接是将自己链接到一个目标文件或目录的路径上。当系统识别到符号链接时,它会跳转到符号链接所指向的目标中去,而不改变此时的文件路径。
符号链接从Vista开始得到支持,NTFS内置机制。适用于文件,目录。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快捷方式(shortcut),文件大小为0字节和不占用空间。可以使用相对/绝对路径,可以跨盘符,跨主机,可以使用UNC路径和网络驱动器。
硬链接
硬链接和符号链接的原理完全不同,符号链接是指向目标路径的链接,而硬链接则是指向目标数据对象的链接。因为一个卷中的数据对象都有一个独一无二文件 ID,也可以说硬链接是指向目标文件 ID 的链接。
硬链接从Windows NT4开始得到支持,是NTFS内置机制,FAT32不支持。只适用于文件,只能使用绝对路径。本身无文件,不占用额外空间。hardlink与targetfile必须位于同一卷,可以简单理解成不能跨盘符。
目录联接
目录联接从Windows2000/XP开始得到支持,是NTFS内置机制。只适用于目录。只能使用绝对路径。目录链接通过重分析点实现,目录链接可以跨卷,但是不能跨主机。
详细对比
几种链接方式详细比较如下表所示
shortcut | hard link | junction point | symbolic link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创建方式 | 右键 -> 创建快捷方式 | mklink /H Link Target | mklink /J Link Target | mklink /D Link Target |
存在方式 | 以.lnk文件方式存在,适用于Explorer等应用程序。非NTFS内置机制,从Win95开始得到支持。FAT32支持。 | NTFS内置机制,从Windows NT4开始得到支持。FAT32不支持。 | NTFS内置机制,从Windows2000/XP开始得到支持。是 NTFS 3.0 及以上文件系统(Windows 2000 及以上系统)的特性,它是链接本地目录(可跨卷)的访问点,通过交接点的操作都会被系统映射到实际的目录上。通过建立交接点,可以在保证一个目录实例(目录的一致性)的前提下,允许用户或程序从本地文件系统中的多个位置访问此目录。 | NTFS内置机制,从Vista开始得到支持。文件类型是.SYMLINK |
适用范围 | 同时适用于文件、目录,只能使用绝对路径。 | 只适用于文件,只能使用绝对路径。 | 只适用于目录。只能使用绝对路径。即使创建junction point时使用了相对路径,保存到NTFS中时将隐式转换成绝对路径。 | 同时适用于文件、目录。这是一种超级shortcut,文件大小为0字节和不占用空间。 |
使用限制 | 可以跨盘符,可以跨主机,可以使用UNC路径、网络驱动器。 | hard link与targetfile必须位于同一volume,可以简单理解成不能跨盘符。 | junction point必须与target directory位于同一local computer,可以简单理解成不能跨主机, 在local computer范围内,可以跨盘符。不能使用UNC路径;假设Z是通过网络映射生成的盘符,同样不适用于Z。 | 可以使用相对、绝对路径。假设创建symbolic link时使用了相对路径,保存到NTFS中的就是相对路径,不会隐式转换成绝对路径。可以跨盘符,可以跨主机,可以使用UNC路径、网络驱动器。 |
移动能力 | 本身有文件,可以复制,移动等操作。 | / | / | / |
文件 | 文件大小仅有几百字节, 跟原文件大小无关,文件类型是.lnk。 | 本身无文件,为文件创建多入口。由于不同的文件指向的是同样的数据,所以无论给同一个文件创建多少个硬链接,他们占整个卷的数据大小都是一样的。 | 对交接点内文件和子目录的“建立、删除、修改”等操作都被映射到对应的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上,对交接点的“复制、粘贴、剪切、配置 ACL”,只会影响此交接点,在同一卷内移动交接点,只会影响此交接点,但在不同卷间移动交接点,会将此交接点转换为正常目录,并且交接点对应目录下的所有内容都会被移动。 | 符号链接(Symlink,Softlink)是对文件或目录的引用,实际上符号链接本身是一个“记录着所引用文件或目录的绝对或相对路径”的特殊文件,通过符号链接的操作都会被重定向到目标文件或目录。对符号链接和快捷方式的“读、写、遍历”等操作都会被重定向到目标文件或目录,但对它们的“复制、删除、移动、配置 ACL”等操作只针对自身。 |
关联 | 删除shortcut,不影响target。 | 在Explorer中删除hard link,不影响targetfile。删除target file,不影响hardlink。事实上由于hard link的语义,此时剩下的hardlink就是原始数据的唯一访问点。只有当一个文件 ID 对应的所有硬链接被删除时,数据才真正被标记为删除。 | 删除target directory,junction point仍将存在,但失效了,变得不可用。这个很好理解,因为此时junction point指向不存在的目录。 | 在Explorer中删除symboliclink,不影响target。删除target,symboliclink仍将存在,但失效了,变得不可用。它们可以像普通文件一样操作,但所有对符号链接的操作都实际作用于目标对象。符号链接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,符号链接看上去和普通的文件和文件夹没有区别,操作方法也一模一样(更类似于 Linux 的软链接)。 |
链接的应用
- 硬链接:可以在不复制文件的情况下,实现文件的快速访问以及文件的备份,还可以防止重要文件误删,因为删除的是文件的链接,而非文件数据本身。
- 符号链接:可以把一个路径映射到另一个路径,或者指向远程文件或目录,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其他计算机上的文件。
- 目录联接:实现路径重定向,当访问链接目录时,系统会自动重定向到实际目录,例如:Vista的"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"是指向"C:\Users"的junctionpoint,这样一些使用了硬编码"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"的老程序可以在Vista上正常工作。此外,还可以解决Windows文件路径长度限制带来的问题(从 Windows 10 版本 1607 开始,可以通过设置注册表以及应用程序清单启用长路径)。
参考
- https://learn.microsoft.com/zh-cn/windows/win32/fileio/hard-links-and-junctions
- https://learn.microsoft.com/en-us/powershell/module/microsoft.powershell.management/new-item?view=powershell-7.4
- https://learn.microsoft.com/zh-cn/windows/win32/fileio/maximum-file-path-limitation?tabs=registry#enable-long-paths-in-windows-10-version-1607-and-later
上一篇: 统信UOS系统:UOS开机后,右下角无WIFI网络图标;网络设置中缺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项;(网络服务被停了)
下一篇: Linux最全Linux命令:traceroute命令(路由跟踪),分享面经
本文标签
声明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或转载于其他网站,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
如有涉及侵权,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
转载本站原创文章,请注明来源及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