秃姐学AI系列之:残差网络 ResNet
不是很强 但是很秃 2024-09-11 16:01:01 阅读 86
目录
残差网络——ResNet
残差块思想
ResNet块细节
ResNet架构
总结
代码实现
残差块
两种 ResNet 块的情况
ResNet 模型
QA
由上图发现,只有当较复杂的函数类包含较小的函数类时,才能确保提高它们的性能。
对于深度神经网络,如果我们能将新添加的层训练成恒等映射(identity function)f(x)=x,新模型和原模型将同样有效。 同时,由于新模型可能得出更优的解来拟合训练数据集,因此添加层似乎更容易降低训练误差。
针对这一问题,何恺明等人提出了残差网络(ResNet) 。它在2015年的 ImageNet 图像识别挑战赛夺魁,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设计。
残差网络——ResNet
残差网络的核心思想是:每个附加层都应该更容易地包含原始函数作为其元素之一。
于是,残差块(residual blocks)便诞生了,这个设计对如何建立深层神经网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凭借它,ResNet赢得了2015年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。
残差块思想
残差块加入快速通道来得到f(x) = x + g(x) 的结构
如下图所示,假设我们的原始输入为x,而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为 f(x)(作为上方激活函数的输入)。
左图虚线框中的部分需要直接拟合出该映射 f(x),而右图虚线框中的部分则需要拟合出残差映射 f(x)−x。残差映射在现实中往往更容易优化。
开头提到的恒等映射作为我们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 f(x),我们只需将右图虚线框内上方的加权运算(如仿射)的权重和偏置参数设成 0,那么 f(x) 即为恒等映射。 实际中,当理想映射 f(x) 极接近于恒等映射时,残差映射也易于捕捉恒等映射的细微波动。
右图是 ResNet 的基础架构–残差块(residual block)。 在残差块中,输入可通过跨层数据线路更快地向前传播。
相当于ResNet觉得,你就算虚线框里面所有层都没学到东西,下一层还是可以接收到这层的上一层传递来的东西(残差连接)即一个简单的直接传递的小模型。这个想法从函数的角度来说,可以认为更大、更复杂的模型里面包含一个小模型。
ResNet块细节
ResNet 是从 VGG 过来的,所以采用的是 3x3Conv
以下是 ResNet 块的两个不同的实现
右边存在的意义是:如果虚线的block对通道做了变换,那直接的X加不回去了,所以需要用卷积来对x做一个通道数的变换用于相加 。
ResNet架构
ResNet 最主要的思想就是单拎出来一条路让你可以把输入和输出加起来
抛开这个其他的你可以认为和 VGG 以及GoogLeNet 很像,也是由5个Stage拼成,只是把组合成网络的 Stage 替换成了 ResNet 块
一个高宽减半的 ResNet 块(步幅为2)(那个支线上有Conv的Block,用来把输入的通道数翻一倍)重复多个高宽不变的 ResNet 块
总结
残差块使得很深的网络更加容易训练
甚至可以训练以前层的网络
残差网络对随后的深层神经网络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无论是卷积类网络还是全连接类网络
学习嵌套函数(nested function)是训练神经网络的理想情况。在深层神经网络中,学习另一层作为恒等映射(identity function)较容易(尽管这是一个极端情况)。
残差映射可以更容易地学习同一函数,例如将权重层中的参数近似为零。
利用残差块(residual blocks)可以训练出一个有效的深层神经网络:输入可以通过层间的残余连接更快地向前传播。
代码实现
残差块
<code>import torch
from torch import nn
from torch.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
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
class Residual(nn.Module): #@save
def __init__(self, input_channels, num_channels,
use_1x1conv=False, strides=1):
super().__init__()
self.conv1 = nn.Conv2d(input_channels, num_channels,
kernel_size=3, padding=1, stride=strides)
self.conv2 = nn.Conv2d(num_channels, num_channels,
kernel_size=3, padding=1)
if use_1x1conv:
self.conv3 = nn.Conv2d(input_channels, num_channels,
kernel_size=1, stride=strides)
else:
self.conv3 = None
self.bn1 = nn.BatchNorm2d(num_channels)
self.bn2 = nn.BatchNorm2d(num_channels)
def forward(self, X):
Y = F.relu(self.bn1(self.conv1(X)))
Y = self.bn2(self.conv2(Y))
if self.conv3:
X = self.conv3(X)
Y += X
return F.relu(Y)
两种 ResNet 块的情况
输入和输出形状一致
blk = Residual(3,3)
X = torch.rand(4, 3, 6, 6)
Y = blk(X)
Y.shape
# 输出
torch.Size([4, 3, 6, 6])
增加输出通道数的同时,减半输出的高和宽
blk = Residual(3, 6, use_1x1conv=True, strides= 2)
blk(X).shape
# 输出
torch.Size([4, 6, 3, 3])
ResNet 模型
ResNet 的前两层跟之前介绍的 GoogLeNet 中的一样:
在输出通道数为 64、步幅为 2 的 7×7 卷积层后,
接步幅为 2 的 3×3 的最大汇聚层。
不同之处在于 ResNet 每个卷积层后增加了批量规范化层。
b1 = nn.Sequential(nn.Conv2d(1, 64, kernel_size=7, stride=2, padding=3),
nn.BatchNorm2d(64), nn.ReLU(),
nn.MaxPool2d(kernel_size=3, stride=2, padding=1))
GoogLeNet 在后面接了 4 个由 Inception 块组成的模块。ResNet 则使用 4 个由残差块组成的模块,
每个模块使用若干个同样输出通道数的残差块。
第一个模块的通道数同输入通道数一致。由于之前已经使用了步幅为 2 的最大汇聚层,所以无须减小高和宽。
之后的每个模块在第一个残差块里将上一个模块的通道数翻倍,并将高和宽减半。
def resnet_block(input_channels, num_channels, num_residuals,
first_block=False):
blk = []
for i in range(num_residuals):
if i == 0 and not first_block:
blk.append(Residual(input_channels, num_channels,
use_1x1conv=True, strides=2))
else:
blk.append(Residual(num_channels, num_channels))
return blk
b2 = nn.Sequential(*resnet_block(64, 64, 2, first_block=True))
b3 = nn.Sequential(*resnet_block(64, 128, 2))
b4 = nn.Sequential(*resnet_block(128, 256, 2))
b5 = nn.Sequential(*resnet_block(256, 512, 2))
net = nn.Sequential(b1, b2, b3, b4, b5,
nn.AdaptiveAvgPool2d((1,1)),
nn.Flatten(), nn.Linear(512, 10))
老规矩,不同模块的数据形状变化
X = torch.rand(size=(1, 1, 224, 224))
for layer in net:
X = layer(X)
print(layer.__class__.__name__,'output shape:\t', X.shape)
QA
残差概念体现在哪里?
可以理解成,因为 f(x) 是由 x 和 g(x) 相加得来的,x 又是由上一层网络训练的来的,可以被视为一个小网络的输出。所以整个 ResNet 就是先训练小网络,然后小网络 fit 不到的(小的差距)再由上面的层去补充。这就是残差(残留的差距)的概念。
为什么 BN 需要定义两个,而 ReLU 不需要?
BN 是两个独立的层,每个层都有自己需要学的不同的参数,而 ReLU 没有什么学习性,所以公用一个层就可以
训练 ACC 是不是在不 overfitting 的情况下,永远大于测试 ACC?
不一定哦,后面会看到当你做了大量的数据噪音的时候,测试精度会高于训练精度,因为你测试的时候不会添加噪声。
为什么 ResNet 可以训练 100 层网络?
假设 g(x) 是在 f(x) 之外新加的一个层,那对于梯度的计算公式根据链式求导法展开,多出来的第一项就是新套的那层的输入和输出求导。假设加的这个层的拟合能力比较强,这一项会很快的变得特别小。一个很小的值乘我们之前那一层的梯度,梯度就会变得比之前小很多。梯度变小之后可以选择增大学习率,但是很有可能增大学习率也没啥用。因为也不能增的太大,f 这一层比 g 更靠近数据,如果增加太大那 g 这一层会变得不稳定。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模型变深之后会出现梯度消失的问题。
主要原因就是层数叠加,梯度是一直做乘法。回传的时候就会出现底部的梯度特别小。
而 ResNet 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?
因为 ResNet 的网络设计使得它的梯度计算是相加的,哪怕有哪一块比较小也没关系,哪怕当g(x)不存在的时候去拟合,也有 f(x) 的梯度存在。
大数 + 小数没问题,但是 大数*小数问题很大!
声明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或转载于其他网站,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
如有涉及侵权,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
转载本站原创文章,请注明来源及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