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Python][列表和元组]详细讲解

DieSnowK 2024-08-20 14:35:02 阅读 66

目录

0.是什么?1.列表1.创建列表2.访问下标3.切片操作4.遍历列表元素5.新增元素6.查找元素7.删除元素8.连接列表

2.关于元组∞.积累


0.是什么?

列表和元组类似C/C++中的数组列表:一种在代码中批量表示/保存数据的方式

代码中需要表示的数据特别多,甚至也不知道要表示多少个数据.这个时候,就需要用到列表 元组和列表相比,是非常相似的,但也有一些区别

列表是可变的,创建好之后,随时能改元组是不可变的,元组中放的元素是创建元组的时候就设定好的,不能修改调整 个人理解:以C/C++的视角

列表:<code>vector元组const arr[] 注意:C/C++中要求一个数组里只能存相同类型的变量,Python里的列表无限制,放什么类型都可以


1.列表

1.创建列表

创建列表主要有两种方式

[]list(),为Python本身的内建函数

alist = [ ]

alist = list()

如果需要往里面设置初始值,可以直接写在[]当中

alist = [1, 2, 3, 4]

列表中存放的元素允许是不同的类型

alist = [1, 'SnowK', True]


2.访问下标

通过下标访问操作符[]来获取到列表中的任意元素,下标从0开始计数

alist = [1, 2, 3, 4]

print(alist[2])

通过下标不光能读取元素内容,还能修改元素的值

如果下标超出列表的有效范围,会抛出异常

因为下标是从0开始的,因此下标的有效范围是[0, 列表长度 - 1]

len()可以获取到列表的元素个数

下标可以取负数,表示:倒数第几个元素

请添加图片描述

<code>alist = [1, 2, 3, 4]

print(alist[3])

# alist[-1] 相当于 alist[len(alist) - 1]

print(alist[-1])


3.切片操作

通过下标操作是一次取出里面第一个元素切片: 一次取出一组连续的元素,相当于得到一个子列表

切片操作比较高效,切片只是取出了原有列表的一部分,并不涉及到数据拷贝使用[ : ]的方式进行切片操作,为一个**前闭后开**区间

alist = [1, 2, 3, 4]

print(alist[1:3])

切片操作中可以省略前后边界

alist = [1, 2, 3, 4]

print(alist[1:]) # 省略后边界, 表示获取到列表末尾

print(alist[:-1]) # 省略前边界, 表示从列表开头获取

print(alist[:]) # 省略两个边界, 表示获取到整个列表

切片操作还可以指定"步长":每访问一个元素后,下标自增几步

alist = [1, 2, 3, 4, 5, 6, 7, 8]

print(alist[::1]) # 输出 1 2 3 4 5 6 7 8

print(alist[::2]) # 输出 1 3 5 7

切片操作指定的步长还可以是负数此时是从后往前进行取元素,每访问一个元素之后,下标自减几步

alist = [1, 2, 3, 4, 5, 6, 7, 8]

print(alist[::-1]) # 输出 8 7 6 5 4 3 2 1

print(alist[::-2]) # 输出 8 6 4 2

如果切片中填写的数字越界了,不会有负面效果,而是会尽可能的把满足条件的元素获取到

alist = [1, 2, 3, 4]

print(alist[100:200]) # 输出[]


4.遍历列表元素

遍历:把元素一个一个的取出来,再分别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for循环 -> 类似C++的范围for

alist = [1, 2, 3, 4]

for e in alist:

print(e)

使用for按照范围生成下标,按下标访问

alist = [1, 2, 3, 4]

for i in range(0, len(alist)):

print(alist[i])

使用while循环,手动控制下标的变化

alist = [1, 2, 3, 4]

i = 0

while i < len(alist):

print(alist[i])

i += 1


5.新增元素

尾插:使用append(),向列表末尾插入一个元素

alist = [1, 2, 3, 4]

alist.append('hello')

任意位置插入:使用insert(),向任意位置插入一个元素

alist = [1, 2, 3, 4]

alist.insert(1, 'hello')


6.查找元素

使用in操作符,判定元素是否在列表中存在,返回值是布尔类型

alist = [1, 2, 3, 4]

print(2 in alist)

使用index()查找元素在列表中的下标,返回值是一个整数,如果元素不存在,则会抛出异常

alist = [1, 2, 3, 4]

print(alist.index(2))


7.删除元素

尾删:使用pop()删除最末尾元素

alist = [1, 2, 3, 4]

alist.pop()

pop()也能按照下标来删除元素

alist = [1, 2, 3, 4]

alist.pop(2) # 3被删去

使用remove()按照值删除元素

alist = [1, 2, 3, 4]

alist.remove(2) # 2被删去


8.连接列表

使用+能够把两个列表拼接在一起

此处的+结果会生成一个新的列表,而不会影响到旧列表的内容

alist = [1, 2, 3, 4]

blist = [5, 6, 7]

print(alist + blist)

使用extend(),相当于把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列表的后面

a.extend(b),是把b中的内容拼接到a的末尾,不会修改b,但是会修改aexpend()是没有返回值的

alist = [1, 2, 3, 4]

blist = [5, 6, 7]

alist.extend(blist)

使用+=来进行拼接,a += b <-> a = a + b

相较于extend(),多了三步

构造新的大列表把大的列表的值赋值给a里面把a的旧值释放掉 相较于extend是更低效的


2.关于元组

元组的功能和列表相比,基本是一致的元组使用()来表示

atuple = ( )

atuple = tuple()

元组不能修改里面的元素,列表则可以修改里面的元素

像读操作,如访问下标,切片,遍历,inindex()+等操作,元组也是一样支持的像写操作,如修改元素,新增元素,删除元素,extend()等,元组则不能支持 元组在Python中很多时候是默认的集合类型

例如:当一个函数返回多个值的时候

# 下述代码输出为 <class 'tuple'>

def getPoint():

return 10, 20

result = getPoint()

print(type(result))

既然已经有了列表,为什么还需要有元组呢?

元组相比于列表来说,优势有两方面

以C/C++的视角看,就是const arr[],更加安全不可变对象,是可以进行哈希的

元组可以作为字典的键,但是列表 不行


∞.积累

len()是Python的一个内建函数,可以传字符串,列表,元组,字典,自定义类等等

动态类型的体现



声明
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或转载于其他网站,本站不以此文作为商业用途
如有涉及侵权,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
转载本站原创文章,请注明来源及作者。